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管理制度(优秀7篇)
在现实社会中,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,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、章程、制度、公约的总称。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管理制度(通用7篇),欢迎大家分享。
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管理制度1
门卫人员责任分工:
(1)在课后服务工作期间,凡是出校门的学生必须出具班主任签的请假条,在监护人看护下方可离校。
(2)外来人员在课后服务期间不得进入校园。确实需要进入学校的,必须征得值班校长同意后,和要找的人取得联系,由所找之人带领其进人校园,填写好外来人员入校记录,离校时填写好离校时间。(疫情防控期间按要求做好相关防护)
(3)门卫人员每天必须着装执器械在岗警戒,必须在最后一名学生安全离校后方可离岗离校。
五、制度要求
学生课后服务遵循“自愿申请、班级初审、学校核准、统筹安排”的工作制度,在充分征求学生、家长意见的基础上,立足需求,科学合理确定服务服务的服务时间、服务内容、服务方式、安全措施等,并主动告知学生、家长。
1.学校以学期为单位编制课后服务计划,提前告知家长活动内容、费用、监督渠道及家校责任。
2.学生是否参加服务,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。在自愿的前提下,由家长向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提出书面委托申请,并报名登记。
3.树立“安全第一”的意识,确保服务学生在校安全。
4.体现“服务至上”的宗旨,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。
5.达到高效服务的要求,精心设计、精心安排、精心运作、有序服务、有效服务,让学生满意,家长放心。
6.所有参与服务人员应按照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的要求,落实学校保护职责,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,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、健康成长。
7.收费标准参照《关于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》(新发改〔2019〕96号)标准执行4元/天,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,免收课后服务费用。学校收取的课后服务费用要全部用于对参与服务教职工的补助,做到公平、公正、公开,接受教育局、物价局、学生家长监督。
六、保障措施
1.加强教师管理
服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,为人师表,关心爱护学生;按照规定时间组织服务活动,做到不迟到、不早退,因故不能按时到岗的要及时请假;做好学生的考勤和交接工作,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;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,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;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,及时反馈学生情况。
2.加强学生管理
学生应在规定区域内活动,有事必须向老师请假。要讲文明礼貌,爱护公共设施,保持公共卫生,创造整洁、优美、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;要认真完成课后作业,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;有事离校回家必须向老师办理请假手续。
3.加强安全管理
(1)拟订课后服务工作方案,制定管理制度,处理课后服务工作的日常事务。
(2)配置各班课后服务人员、建立学生档案,督导教师高质高效做好课后服务工作,不断改进课后服务内容与辅导方式。
(3)搞好课后服务期间学校卫生管理,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。
4、建立预案、保障安全
(1)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。始终坚持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,坚持“四早”“四集中”,抓紧抓实抓细疫情常态化防控,严格依法依规防控。健全完善及时发现、快速处置、精准管控的常态化防控机制,
(2)树立“安全第一”思想。课后服务期间学校安排领导、教师值日,负责课后服务期间纪律巡视和安全检查,及时研究解决课后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,及时处理突发事件。
(3)建立安全应急预案,完善安全事故处理程序,确保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有效进行处置,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。严防避免安全责任事故。加强学生溺水防范、校车安全、食堂食品安全、校舍安全、用电安全、暴力伤害防范,深入开展学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;严格实行“封闭式”管理,严防管制刀具和危险物品进入校园。
(4)筑牢校园安全屏障。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制度,守牢校门口安全第一道防线。
七、教职工激励办法
1.课后服务费用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绩效工资分配,不得挪作他用。费用使用情况要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。
2.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,在工作量计算、评先树优、职称评聘中予以优先。
3.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实行“弹性上下班”,因参加课后服务而产生的加班时间,可以在调好课的情况下于第二天上班时间执行弹性管理。
4.为参与课后服务的工作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。
内容来自互联网,侵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