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读后感大全《传习录》读后感600字

《传习录》读后感600字

更新:2023-06-17 11:55:39编辑:tougao归类:读后感大全人气:62

尚谦问孟子之“不动心”与告子异。

《传习录》读后感600字

先生曰:“告子是硬把捉着此心,要他不动。孟子却是集义到自然不动。”

又曰:“心之本体原自不动。心之本体即是性,性即是理。性元不动,理元不动。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。”

——《传习录》

我把告子和孟子的不动心比喻成两个宠物,告子为了不让宠物乱跑,需要把宠物锁在笼子里。孟子的宠物也不乱跑,但是他是乖乖的听话跟在孟子的身边。强压制的不动心是不长久的,就好比按弹簧一样,虽然你按住了弹簧,但是弹簧总是在反抗。就像有很多人在修行“忍”,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忍,忍不住是因为自己的境界不够。我记得小时候就听过一段顺口溜“忍字头上一把刀,遇事不忍把祸招,若能忍住心头事,事后方知忍字高。”那时候听感觉很有道理。如果忍能解决一切事情,为什么还有“忍无可忍,无需再忍。”忍只是做到了省察克治的克,如果你不在心里把这件事情化掉的话,它早晚有一天会爆发出来。

心的本体本来就应该是不动的,心是性的体现,性是老天赋予的,它就是天理。天理就在那里,不曾动过。心的本体也和天理一样,不曾动过。集义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到妥当,妥当即是中庸,就是在恢复心的本体。

这一段有些绕口,说的就是一个事。不动心不是因为我们修行好,让心变得不动,是因为心本来就不动,我们动心是因为后天的欲望让我们逐物了,变的心为物役,他才会动。但动的那个心不是老天给你的那个心。你能找到天理也自然就不动心了。

内容来自互联网,侵删

传习录
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》读后感1000字 《童年》读后感60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