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传习录》读后感450字
至善者性也。性元无一毫之恶,故曰至善。止之,是复其本然而已。——《传习录》
《大学》开篇的止于至善,就是我们修行的最高追求。至善就是无善无恶的状态,就是王阳明四句教里第一句“无善无恶心之体”。善恶之别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后天的习染,因为个人的喜好才有了善恶。
老天赋予我们那种光明善良的本性是没有一点恶的,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,把后天的习染逐渐的去掉,让自己光明的本性焕发出来。这种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,所以儒家提倡渐修。一点一点的修行,强其所不能,让自己在向好的路上一步一步踏实的往前走,终点就是至善。“止”有到达的意思,到达并停留在至善的状态才是我们最终目的,也就是王阳明说的致良知。
这一段旅程说起来简单,终其一生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。可人总是要向着光明的方向前进,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。如果我们的目标和我们的能力是对称的,那人生也就没有了追求。就是要向着我们这种先天的本性前进,可能一生完不成这个目标,但闭眼的时候你也会无怨无悔。所以找回自己先天的本性是最难的。
内容来自互联网,侵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