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读后感大全《传习录》读后感600字

《传习录》读后感600字

更新:2023-07-01 16:36:55编辑:tougao归类:读后感大全人气:47

“先生问在坐之友:“比来工夫何似?”一友举虚明意思。先生曰:“此是说光景。”一友叙今昔异同。先生曰:“此是说效验。”二友惘然,请是。

《传习录》读后感600字

先生曰:“吾辈今日用功,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。此心真切,见善即迁,有过即改,方是真切功夫。如此,则人欲日消,天理日明。若只管求光景,说效验,却是助长外驰病痛,不是功夫。”

——《传习录》

这一段提到了我们修行最常见的两种现象,第一种就是修行的外在表现,既说光景;第二种就是修行的效果,既说效验。如果别人问我修行得如何,可能我也会像书中所说的那样,谈光景说效验。王阳明说这不是修行。那应该在哪下功夫才是修行呢?王阳明给的答案是为善之心真切。我认为王阳明说的善分两种,第一种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善行,第二种是我们修行追求的最高境界“至善”。

“真”是真实,“切”是迫切。当我们心怀这种真实迫切的时候,是来不及思考的。你在行善的时候无需去顾及社会所赋予这个人的行为,那些都是后天的习染。跟着自己的本心,错了又有什么关系?改过就可。人无完人,孰能无过。想想自己的修行,并没有做到这样。行善的时候总会去想,这个人是不是骗子?手脚齐全为什么不去干活?他的家人为什么不照顾他?然后给自己一个心满意足的答案,放心的走开。这就是自欺,而且我们有很多行为已经习惯的自欺,这样是去除不了人欲的。

如果把追求外在的表现和效果作为修行的动力,那么我们的修行就已经跑偏了。修行是给自己修的,不是给别人看的。环顾我们身边那些修行的人,包括我自己,汗颜!

内容来自互联网,侵删

传习录
神舟13号新闻观后感范文300字【优秀6篇】 羊皮卷读后感1500字